華流感情





烹小鮮,發現娛樂新鮮價值!






導語








早在第一屆北京國際電影季,蔣雯麗就作為嘉賓來到紅毯;三年前第四屆北影節上,一身純黑極簡落地禮裙的蔣雯麗,搭檔吳秀波頒佈“天壇獎”最佳男主角獎;今年,蔣雯麗作為評委,又來到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與大家一起見證“天壇獎”花落誰家。“我期待北影節成為世界上最好的電影節。”蔣雯麗說道。










四月的北京,乍暖還寒,剛下過雨的地面還有些潮溼,空氣中透著一股涼意。採訪間的紅木大門被推開,一身簡約黑色褲裝的蔣雯麗走進來,幹練的短髮,一枚銀色耳釘,笑意盈盈,“你好,你好!”熱情的招呼聲給採訪間送來一股春風。







蔣雯麗接受採訪


“今年作為評委來到北京國際電影節,有什麼感受?”


“非常榮幸。”蔣雯麗低下頭,微微一笑,“第一屆北影季的時候我就來走了紅毯作為支援。北京作為首都,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在這裡能舉辦一場國際電影節,我覺得恰逢其時,很榮幸能夠成為這次電影節的評委。”









2














去電影院看電影,左手一捧爆米花,右手一杯大可樂,背靠軟墊座椅,沉浸在光影的世界裡,一身輕鬆。然而電影節的評委,看電影卻沒有那麼愜意。


去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共收到國際影片230部,國內影片203部,儘管經過篩選後,到終審評委手中的片量沒有那麼多,但工作強度依然很大。擔任第49屆金馬獎評委的時候,蔣雯麗與其它幾位評委聚在一起,平均每天要看三部電影,早中晚各一部,一天下來,頭暈眼花。每看完一部電影,蔣雯麗都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記下相關的評價。“這項工作真的很辛苦,看片的任務也很艱鉅。”蔣雯麗說道。


然而,蔣雯麗卻將“痛苦”轉化為了“享受”,“我們作為評審,都是懷著對藝術、對電影的熱愛。雖然會很辛苦,但是你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能入圍北影節的電影,都是一些優秀的作品,每部片子都可以給我不同的啟發。做評委對我來說就是吸收、學習的過程,就像我們拍戲一樣,都是痛苦並快樂著。”









3














擔任電影節評委的時候,蔣雯麗曾遇到一部影片,沒有聲音,許多鏡頭都在顛簸的車廂中晃動,“當時看得暈呀!”蔣雯麗笑道。


儘管看得頭昏腦漲,這部電影卻以獨特的視角,在第一觀感上給了她強烈的衝擊。由此也衍生出了蔣雯麗自己的“選片哲學”——“電影是一個綜合體,各個方面都必不可少,但是哪個地方最能夠打動你,其實就是靠你的直覺”,就像一副精妙絕倫的畫一樣,總有難以言喻的獨特之處。


蔣雯麗坦言,比起商業片,自己更加喜歡文藝類電影,這也是電影節入圍影片的主流。“北影節屬於級別很高的電影節,首先它會比較側重於世界性,其次是藝術性,通過在藝術方面的獨特視角,給大家展現不同國家的文化。”


不過好電影不分界限,擔任歷屆電影節評委也讓蔣雯麗感到,“好電影一定會讓大家有共鳴。無論什麼類型的電影,打動評委的一定是內容,內容是第一位的。只要是好作品,就能打動我。”









4














蔣雯麗飾演《霸王別姬》裡“小豆子的娘”一角


1992年,蔣雯麗被陳凱歌相中,參演電影《霸王別姬》,飾演“小豆子的娘”一角,在極短的出場時間裡,將一個風塵女子的妖媚放浪與一位憂傷母親的殘忍決絕演繹得淋漓盡致。那一年,張豐毅脫下褲子讓導演打,張國榮剃鬍鬚修眉毛為戲瘋魔。蔣雯麗回憶那段日子,“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有多少錢,心態比較純粹,所有人真的是不計報酬、不計目的地去做一件事情,就是想拍一部好電影。”


反觀當下,電影市場方興未艾,掀起一股文化投資熱,然而在對電影不甚瞭解的情況下,一些人只是賭徒心態,甚至有些急功近利。談到中國電影現狀時,蔣雯麗說道:“我覺得現在的電影還是比較缺內容,內容比較乏陳,許多電影都是照抄國外的方式。”


在這一點上,蔣雯麗尤其推崇伊朗電影。伊朗地域不大,卻誕生了《小鞋子》、《一次別離》等大量佳作,今年伊朗電影《推銷員》又問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藝術是不分國界的,他們能在電影這一方小天地裡表現出生命深處的東西,這就是他們能打動世界的原因。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也就是先找到自己。”









5









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傳統文化







不忙的時候,蔣雯麗會找家附近的電影院,體驗一把普通觀眾的滋味。坐在黑漆漆的電影院裡,觀察大家對電影的反應,每一個笑點,每一次冷場,對蔣雯麗來說都是一個“瞭解市場、瞭解觀眾”的機會。她發現,如今在北京,走進電影院的年輕人越來越多,看電影已然變成了一種文化,滲透在大家的生活方式中。


前段時間,蔣雯麗忙裡偷閒,跑進電影院看了《一條狗的使命》。電影通過狗的“四生四世”講述了活在當下、珍惜眼前的故事。她發現:“這其實反映了佛教的思想,裡面融入了許多東方的文化。”


“其實現在,東西方在相互學習。我看一些西方電影,越來越能感覺到他們對東方文化的重視。中國電影要走出去,不僅要學習西方電影的長處,更重要的是,不要丟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我們擁有悠久、豐厚的歷史,如果能把我們的傳統文化融入電影,我覺得不僅是造福我們的子孫,也會對世界有很大的影響。”









6









“我期待北影節能變成世界上最好的電影節”







蔣雯麗與顧長衛攜手出席第四屆北影節


在蔣雯麗眼中,北影節不僅是優秀電影的大集合,更是一場電影人的盛會,是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當一座擁有悠久歷史底蘊的文化大都市,遇到了經過七年發展逐漸走向成熟的北京國際電影節,兩者碰撞出的火花絕不僅是一個明星,一個獎項,也不僅是一部電影,而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影響力。


“電影節不光是電影本身,還是一個文化的傳播平臺。北影節期間,實際上是北京的大party,人們能看到許多平時接觸不到的電影,瞭解不同國家的文化。這就是喜歡電影、喜歡文化、喜歡藝術的人的盛會,北京國際電影節是屬於全球電影人的盛會。”


談到北影節的未來,蔣雯麗說道:“我相信北京國際電影節一定會越辦越好!現在全世界都非常關注中國,中國電影處於發展越來越好的上升期。而且中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北京作為首都,又是文化名城,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聚集著全世界的目光。我相信一定會有越來越多好電影來到中國,來到北京國際電影節!”


這個春天,蔣雯麗對所有影迷說:“我在北京期待與你相會——四月來北京看世界最好的電影!”




文章來源: 烹小鮮


我們結婚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進盒子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