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感情






人才流失及資金投入減少都是電視劇品質下降的主要原因,好在臺灣電視劇行業出現的問題並不像內地一樣複雜,只要找對自身原因,完全可以做到行業自救,行業人士的自我醒悟,也促生了許多行業變化,而植劇場計劃就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


最近一部靈異恐怖題材的臺劇《積木之家》引起了大家的討論,看慣了小清新生活氣息的臺劇,突然畫風轉為靈異驚悚,不免讓人充滿好奇。這部劇講述了一個因果迴圈的故事,同母異父的姐妹倆在父母車禍身亡後便相依為命,可兩個人的人生道路卻變得截然不同。與傳統的鬼片不一樣的是,劇中有著鬼魂的出現,令人毛骨悚然,但重點卻不在令人畏懼,而是通過與鬼魅的鬥爭,講述人性與慾望的拉扯。雖然這部劇只有臺灣當地可以觀看,但仍不影響找到資源的內地觀眾自發的給它豆瓣7.7分的評價。



《積木之家》接檔的前一部劇是《天黑請閉眼》,以懸疑驚悚為題材的《天黑請閉眼》被稱為臺劇轉型之作,被評為低配版《無人生還》。屍體之間的對話,暗藏玄機組成“白紅橙黃綠青藍紫”的角色名字,男男愛情腐線,懸念一環扣一環等細微的設定,重新整理了大家對臺劇都是泡沫偶像劇和婆婆媽媽家庭劇的印象,豆瓣評分也到了7.4分,作為一部全新人演員出演的臺劇,無明星出演反而更能讓觀眾關注它的內容,令人慾罷不能的故事情節和成功塑造的懸疑氛圍也體現著製作團隊的創新。






兩部純靠內容,劇集精煉題材又創新的電視劇接連播出獲好評,也讓其播出平臺,臺視植劇場進入到了大家的視線。



植劇場特色:精煉 創新 推新人



熟悉臺劇的觀眾都知道,從2000年《流星花園》的風靡亞洲開始,臺劇繼上世紀80-90年代後,又進入了一個“後黃金年代”,《薰衣草》、《王子變青蛙》、《惡魔在身邊》、《惡作劇之吻》、《命中註定我愛你》等劇的熱播更是將臺灣偶像劇推上了一個鼎盛時代,一時風頭無兩。





遺憾的是,2008年之後,臺劇市場進入了低谷期,鮮有經典作品,也再也沒有出現像之前的劇影響一代人青春的情況。臺劇的沒落原因其實很簡單,臺灣導演劉俊傑曾在採訪中說過,臺灣的戲劇類型其實只有兩種,一種是給婆婆媽媽看的八點檔閩南語家庭倫理狗血劇,還有一種就是年輕人喜愛的青春偶像劇。可以說偶像劇就是挑起了臺劇的大樑。相對於臺灣本地,內地的市場發展空間及自由度都更大,所以導致偶像劇鼻祖及優秀製作團隊,大規模奔赴內地發展。






臺視植劇場是由臺灣導演王小棣發起的一項電視劇計劃,號稱臺灣電視戲劇一場溫柔的革命。王小棣、蔡明亮、陳玉勳、瞿友寧、王明臺、許傑輝、徐輔軍、安哲毅8位金鐘金馬獎導演,密訓24位新人,再邀請著名編劇以及楊丞琳、藍正龍、吳慷仁、曾少宗等明星演員聯手打造了“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四大主題八部電視劇。






植劇場從2016年8月19日開始按順序播出劇集,根據計劃,四大主題的劇分別是,愛情成長系列:《戀愛沙塵暴》《荼靡》,驚悚推理系列:《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天黑請閉眼》,靈異恐怖系列:《積木之家》《夢裡的一千道牆》以及原著改編系列:《五味八珍的歲月》《花甲男孩》。現在已播到第三主題的第一部劇—《積木之家》。無論從題材類型還是劇集數量來說,植劇場系列都能算得上臺劇的一次嘗試,一部劇只有六至七集,劇集數減少,故事內容卻並未因此打折。相反,正因為有限的時間,反而催生了精煉的劇情,不拖泥帶水,豐富又深刻。






整個系列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除了去年10月由楊丞琳、顏毓麟主演的現實愛情劇《荼靡》,還有前段時間結束的《天黑請閉眼》。《荼靡》用平行結構的敘述概念,講述了一個人生中如何選擇的愛情故事。如果說《荼靡》還能跟臺劇的代名詞“愛情偶像”搭上邊,那麼《天黑請閉眼》就完全突破了臺劇的傳統。整部劇圍繞桌遊“殺人遊戲”來進行,高中登山社的八個好朋友十年後相約一同挖出學生時代埋下的時空膠囊,隨著被時光掩埋的醜聞被意外發掘,一場“殺人遊戲”隨即展開,信任和友誼在死亡的恐懼面前蕩然無存,最大的亮點就是背後真相藏匿的凶手可能不止一人,人人都是凶手,人人都是受害者。


除了劇情的推進是圍繞“殺人遊戲“的規則來進行,必要時候的恐怖氛圍也營造的非常棒,陰森的BGM,會說話的屍體,死者死後還有旁白進行內心獨白,加上新人演員們的全力出演,善於發糖的臺劇嚇起人來,也是絲毫不手軟。






植劇場的興起體現了臺灣影視業的主動救贖



沒有演員,缺少新意,問題找到了,下一步就是尋找解決辦法。植劇場的出現試水,證實了找問題方向是正確的,沒有演員就扶植新人,缺少製作團隊就資源整合,類型單一就創新題材,集眾人之力再度開發市場,就是植劇場這一計劃的重任。



植劇場的重點在培養新人,金鐘金馬獎導演執導,視帝視後前輩加持,這個託新人平臺作出的努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正因為無名氣新人演員的出演,所以劇集所取得的市場反應才是最真實和純粹的,不光在臺灣地區,幾部劇在內地市場的豆瓣評分持續走高,也體現了這個模式的前景。






推新人是一種方式,但臺劇的努力更多體現在了題材創新上,早在2013年,臺劇《我的自由年代》就以90年代校園生活為背景,講述了一場情懷。2016年獲得第51屆金鐘獎戲劇節目獎、戲劇節目導演獎、男主角獎、新進演員等獎的時代劇《一把青》,就是臺劇在創新題材上的成功嘗試。如今植劇場的進一步拓展,開發了講述現實向愛情事業雙選擇的《荼靡》、多故事線主打心理驚悚包含眾多陰鬱元素的《姜老師,你談過戀愛嗎》、圍繞一家人中出現多種戀愛形態《戀愛沙塵暴》、根據臺灣第一位電視名廚傅培梅廚藝生涯改編的《五味八珍的歲月》等劇,各類跳脫少女偶像劇框架的題材,都讓觀眾看到了臺劇的多種可能性。






植劇場模式的順利推行無疑是給當下屢屢嘗試的臺劇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讓電視劇創作者往這個方向前進時更加堅定。加上在有限的條件裡卻總能另闢蹊徑給出驚喜的造劇精神,臺劇迎來下一個春天,指日可待,那時也不再是偶像劇一家獨大而是百花齊放。



反觀內地劇市場,不免讓人有些唏噓。臺劇市場是資金缺乏外力限制無法打造精品,但仍會在有限的資金內去盡全力。少女偶像劇內容類型過時,吃老本的路數走不通,就廣泛網路資訊,學習經驗嘗試開發新題材。而現在的內地劇,追求高流量強調掙快錢,條件比臺劇市場優渥,大量資金流入,廣泛的創作寶庫,卻缺少真正的投入,在舒適的環境下只生產出了流水線上的作品。臺劇的突破口是在技術層面,而內地劇的突破口卻是在自身精神,在小體量市場都懂得抱團共同發展行業的當下,內地劇是否也要考慮一下不要再各自為營了呢?













小考拉


愛韓劇、愛歐巴、愛美食的萌萌噠寫稿小能手


劇研社已入駐平臺

文章來源: 烹小鮮


爆表正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Wikipedi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進盒子裡 的頭像
    進盒子裡

    劉喬安の愛情小語、愛情小說診療室(24H)

    進盒子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