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最大的商業公司Reliance Capital準備出售其持有的媒體服務公司PrimeFocus Limited約35.1%的股份,而與其談判的買家,包括了阿裡、騰訊和萬達集團等中國買家。
娛樂硬糖 (ID:yuleyingtang) | 一一
《阿凡達》的3D效果也是該公司製作
前幾日,據報道,印度最大的商業公司Reliance Capital準備出售其持有的媒體服務公司PrimeFocus Limited約35.1%的股份,而與其談判的買家,包括了阿裡、騰訊和萬達集團等中國買家。
該公司主要提供娛樂技術服務,包括3D轉換、視覺特效和動漫服務。目前在3D特效轉換市場中,PrimeFocus World佔據35%以上的市場份額。
中國資本在全世界買買買早已不是新鮮事。不過,印度的電影技術已經這麼厲害,還是讓人頗為感慨。
近年,印度不止在經濟、科技領域發展迅速,印度電影工業更是達到了遠超其經濟發展水平的成果,幾乎是世界上僅次於好萊塢的電影產業。他們從不視好萊塢為洪水猛獸,因為印度觀眾對本國電影如此忠誠,讓好萊塢大片毫無容身之處。
反觀從春節後就被好萊塢霸屏的中國電影市場,國內電影公司束手無策之際,似乎只有參與好萊塢項目來分享其利益。
中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表現也一直乏善可陳。海外市場卻一直是印度電影的重要收入來源。印度電影究竟是怎麼樣一個神奇的存在?
據官方資料顯示,Prime Focus正式創立於1997年,2006年在印度上市。
中國影迷所熟悉的《阿凡達》、《變形金剛3》 、《納尼亞傳奇3:黎明踏浪號》、《科學怪狗》、《007:大破量子危機》、《了不起的蓋茨比》、《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上)》《暮光之城4:破曉》等熱門影片,其3D技術均出自於這家公司之手。
據他們自己號稱,他們擁有全世界3D電影技術35%的市場份額。
這家創立22年的特效公司,已經成為了諸多好萊塢電影的3D製作方。對於中國資本方來說,買不到好萊塢的“門面”製片廠,那收穫好萊塢影片的“後花園”也是不錯的選擇。畢竟在此之前,中國資本已經在海外收購了數家特效公司。
不過除了影片是許多好萊塢電影3D製作的重要選擇外,還在於這家公司擁有一項極為重要的技術——3D轉制。
畢竟在目前的電影工業流程中,純粹使用3D技術進行拍攝的普及率並不高,這樣不僅費時費力,而且成本極高。於是,許多大片都會選擇在拍攝完成後進行3D轉制。從這一點來說,這家公司恰恰是以3D轉制技術發家,擁有世界最為先進的轉制技術。那麼好萊塢大片選擇這家公司,自然也有其道理。
8周完成《諸神之戰》的3D製作
2010年,公司在8周時間裡成功完成了電影《諸神之戰》的3D製作。此後《星戰前傳》三部曲、《諸神之怒》、《變形金剛》等作品的3D製作也交給了這家公司。
擁有極具市場的先進技術又和好萊塢保持著高度“親密”的聯絡,那麼中國資本還有什麼理由不出手?
其實早在2013年,Prime Focus就已經在北京設立分公司,而成立的北京工作室將是Prime Focus World的全球第6個工作室。但是和絕大多數海外公司一樣,如何加入到中國電影產業的“大家庭”具有極高的難度。即便是在全球通吃的CAA也一度在內地碰壁,更不用說只是一家以技術發家的視效公司。
那麼如何取得中國電影市場的“信任”,可能引入中國巨頭是最劃算的買賣。更何況對於這家公司來說,並非完全不缺錢。
而中國資本希望打的“如意算盤”顯然不僅僅是技術,即便交易達成,也只能獲得其35%的股份,這就決定了這一技術的最終持有不可能落入中方手中。而中國資本最為關注的,可能還在於市場。
目前在電影市場,被預測未來幾年可能會成為行業主流的都是重工業影片。而所謂的重工業影片最大的一個環節就是視覺特效。擁有一家視覺特效公司對於幾家競購巨頭來說,無比劃算。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影版十分重視特效
這其中,阿裡影業經歷了《擺渡人》後,第二部作品《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影版最倚重的就是視效場面,無論是影片風格還是導演的選擇上,都顯然是重工業大片的路子。
而萬達是和好萊塢保持高度聯絡的中國巨頭,但擁有了一家“為大片而生”的傳奇影業,如果再擁有一家“為大片而造”的視效公司,對於提高其國產電影質量可能更加重要,畢竟比起合拍片和進口片,國產片一直是萬達的弱項。
中國影視市場仍然有非常重的“大片情結”,除了對好萊塢大片的投資外,自力更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隨著影視投資的增加,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3D製作都是一個絕對熱門。
印度電影產業相當成熟
中國電影與印度電影的發展史頗為類似,都是20世紀初開始誕生,在20世紀中期由於政治原因——新中國建立和印度獨立——進入一個新發展階段,並且都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逐步受新技術和網際網路驅動,進入一個新階段。
但印度電影產業化開始的比中國更早,發展也更成熟,其突出特點就是垂直細分和本土化。
今年清明檔,最引人關注的就是中國版的《嫌疑人x的獻身》,從影片口碑來看,並沒有毀原著,但是在影片本土化改造和核心主題呈現上還是有很多影迷表示不太滿意。
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
但是印度以《嫌疑人x的獻身》為靈感的《誤殺瞞天記》曾一度在網路刷屏,對原作改編出了印度社會最真實的階級分化和人性。而隨著阿米爾·汗、沙魯克·汗等影片相繼引進內地,人們原來才發現,印度片不止唱唱跳跳。
一個突出的資料在於,好萊塢電影平均每年在印度的票房僅佔5%-10%,而進口片在內地卻佔據著半壁江山。
印度一直以1500部到2000部的製作數量,成為世界上電影產量最高的國家。
在“出海”上印度電影產業也相當成熟。印度電影在海外受追捧最大的優勢在於人口。雖然華人在全球數量同樣龐大,但印度裔影迷對於本土化電影需求十分強烈。《日本經濟新聞》稱,美國最大的影城運營公司AMC院線瞄準了不斷增長的印度裔人群,2015年上半年就上映了53部印度電影,獲得了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452萬元)的票房收入。
文章來源: 銀幕穿越者